2023蔬食的科學探究與人文論述


林建德教授:不殺生vs. 三淨肉:佛教為何主張素食?
我佛慈悲主張「不殺生戒」以及茹素護生,與「三淨肉」可食之說,該如何得到一致性的理解?慈濟「推素」運動所面對的挑戰,「三淨肉」說法即是其一。素食是否為全體佛教修行所必須,「三淨肉」是否如大乘佛典所言僅是權巧方便,還是不同的經教範式會有不同觀點,成為素食推動所必須探討的,本計劃即對此作深入之研究。

簡玟玲副教授: 飲食與幸福 – 食存五觀的修證意涵與要旨
透過爬梳毗尼律典、禪門語錄及祖師著作,探索「飲食」在漢傳佛教修行中所扮演的角色,即:行者如何從對飲食的深觀,以及準備齋食與食用齋飯的日常軌則中,開展出對世間緣起無盡的整體觀,最終體證世間事相與出世理體不一不異的平等觀?再者,釐清證嚴法師:「慈濟人要努力淨化人心,人心淨化要先從調伏口欲做起」。如何在飲食這一日常生活的行持中達到淨心,最終實現人間淨土的目標,佛門行者的觀行思維與行為修持是值得探究的課題。

羅慶徽副院長: 德式植物性調食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
本研究借鏡德式植物性調食的經驗,採回溯性調查之研究設計,以琉和敬健康教育中心所舉辦的淨饍食養營隊為例,採取2022~2024年學員植物性飲食的健檢資料為樣本,將前、後測的生理檢查及血液檢查結果和數值資料建檔,作為資料統計分析來源,以了解生活型態及植物性低卡路里飲食和代謝症候群之影響的調查研究,期能以此佐證植物性飲食和人體健康的關係,進一步響應證嚴上人暨慈濟志工的推素運動。

謝婉華副教授: 蔬食教育推動模式之實踐研究:以食育員培力計畫為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下,台灣去年也遭受疫情衝擊,在五月開始停課再經過一個暑假,學童體位明顯增加。本計畫希望透過食育員培力,媒合學校端、社區端來培養親子食物技巧,同時推動蔬食教育,招募有心推動兒童及家庭蔬食飲食的有志之士參與。培訓種子師資、建立社區、健促學校的推動模式,以收長期健康提升之效。

鄭靜明副教授: 食的省思—以佛法回應「未來食品」的科學研發
本研究預計以佛法觀點回應未來食品的科學研發。從佛法對「生命四食」的思想概念導引;我們該如何對應人類生活中與「食」相關的諸多議題?科研如何與佛法相應,從而改善人類食物獲取對地球生態環境的損害,是本計畫所欲探討的主題。

鍾隆琛副教授: 蔬食的美善價值與生命教育:一個哲學進路的探索
為什麼必須將關懷的主體由「人」擴及到「人之外的其他物種」?如果關懷的主體要擴及「人之外的其他物種」,為什麼還可以「葷食」?如果「健康永續,贊成愛護動物與保護生態」是課程目標,我們還要不要繼續葷食?本研究期望讓生命教育的關懷與實踐盡可能圓滿、成功?「蔬食」則是本計畫選定的研究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