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蒞臨 蔬食的科學探究與人文論述
最新訊息
植物肉的未來發展前景
日期:113年12月10日(星期二)12:10-13:30
地點:校本部慈懿室 L102
主題:植物肉的未來發展前景
講者:謝奇峯 董事長
講者簡介:謝奇峯是弘陽食品董事長,台灣最大素食產品製造商,催生人造肉製造,如今已把素肉乾等產品外銷到英、美等十多個國家。1996年謝奇峯最早開發機器製作素肉,原本只是看好零食市場發展。 好勝心強的他接手父親的肉鬆食品廠,想做得更大,全面改賣素食帶來生意顛峰,少年得志的他卻慘跌一跤,被倒帳五千萬差點倒閉。此後他分散風險,再也不讓單一客戶成為最大,今年產品上架到便利商店與星巴克,他總算可以擺脫素食標籤,大聲正名自己生產的是前景正好的人造肉。
主辦單位:慈大蔬食研究團隊
植物性飲食在SF-36健康調查量表的觀察
2024年美國生活型態醫學年會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召開(2024/10/26-30)超過2000位參與者,專家的講座也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我們集結了近幾年所收集的案例分析,關於透過28天植物性飲食在健康調查量表的觀察(SF-36)。現場72歲的美國外科醫師,非常支持我們的觀察研究,尤其針對植物性飲食的收案是不容易,還用了28天的時間執行。
他是一位生活型態醫學的實踐者。向前輩學習。
感恩慈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栽培及羅慶徽老師的指導。我們從2019年開始推動生活型態醫學的生活模式,游群翔醫師服務於若瑟醫院自團隊成立就擔任醫療顧問,共同陪伴民眾找尋健康的生活方式。謝謝總計劃主持人林建德所長的邀請,參與這次的研究計劃。
感恩我目前所輔導的團隊支持,讓我們將這些方法落實在民眾的旅遊生活中,找尋健康的幸福感。從生活永續的目標SDGs我們也獻上綿薄之力共同守護地球健康。
打開健康關鍵鑰匙—蔬食健康與永續發展
近年來,茹素成為,不僅對保護經濟動物的生命有助益,也能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提升個人健康水準。近年來,茹素飲食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趨勢,不僅有助於保護動物生命,還可減少環境負擔、提升個人健康。10月29日,慈濟大學由醫工系鄭靜明老師領導的蔬食研究團隊舉辦「打開健康關鍵鑰匙—彩虹飲食」講座,邀請「春天輕食養生健康館」創辦人林鈺馨營養師擔任主講。
在講座中,林營養師深入淺出地解析彩虹飲食的核心理念與實踐方式,倡導多樣化蔬果的攝取,以獲得豐富的植化素和營養成分。她分享自身透過植物性飲食獲益的經驗,並指出「每人每天至少一餐茹素」能減少2公斤碳排放,這是一項簡單可行的永續行動。林營養師也澄清「茹素易造成營養不良」的迷思,強調天然食物中具有豐富營養成分和植化素,諸如豆類蛋白、蔬菜中的鐵質、堅果的鈣質等,皆能充分補充所需的養分;另還以「我的餐盤」(彩虹輕食套餐)介紹健康份量和飲食順序,建議在進餐時依序攝取蔬菜、蛋白質、堅果與全穀雜糧、水果(甜度會影響血糖),以避免血糖飆高,並達到均衡飲食的效果。
根據林營養師分享的研究,茹素飲食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達32%,心臟病風險更可降低25%。她以自身案例作為見證,說明七年前因中風後,依靠蔬食成功恢復健康,至今仍以彩虹飲食作為日常健康的基石。她指出,蔬果的多樣色彩代表不同植化素,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強免疫細胞並降低罹癌風險。林營養師特別推薦以「8:2法則」進行飲食規劃,即80%為各色蔬果、20%為五穀雜糧,同時減少高油、高鹽、高糖的攝取,打造健康的膳食結構。
在講座中,林營養師還提供了實用的蔬食料理技巧,包括如何選擇優質油脂、有效清洗蔬果以減少農藥殘留、及正確的蔬果保存方法。現場師生反應熱烈,獲益良多。
此次講座不僅傳遞蔬食飲食的健康奧秘,還讓與會者體驗「彩虹餐」的視覺與味覺雙重享受,引發參與者對茹素的深思與行動意識。過講座的推廣,慈濟大學呼應了證嚴法師及慈濟推動蔬食的願景,更落實證嚴上人與慈濟推素的長遠意義。
講者:林鈺馨 營養師(春天輕食養生健康館創辦人)
地點:慈濟大學校本部 L102慈誠懿德室
茹素不只守護經濟動物的生命、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同時也能提升自我的健康水準。
只要每個人每一天能有一餐只食用素食,就可以為地球帶來減少2公斤的碳排放效益,是個人最容易實踐的環保永續行動。
此外,針對茹素者無法獲得足夠營養的迷思,林鈺馨營養師將針對植物的營養成分與植化素種類,分析豆類植物蛋白質,蔬菜鐵質,堅果鈣質的攝取與健康蔬食的小秘訣。
主辦單位:慈大蔬食研究團隊
吃素沒有那麼難? 慈大邀蔬食網紅白龍分享如何推素
近年來全球掀起一股吃素風潮!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素食對個人健康和地球環境的重要性。慈濟大學蔬食研究團隊分項計畫主持人醫工系鄭靜明老師於113/05/14(周二)邀請YT頻道「夠維根GoVegan」成員白龍,蒞校分享吃素及推素的經驗。
「夠維根GoVegan」成立九年多來,已超過18萬人訂閱,頻道已發布400多部影片;目前介紹500多間蔬食店家,影片觀看次數累計近3千萬次!白龍的成功不僅僅在於他的影片風格和拍攝剪輯技巧,更在於他真誠而堅定的信念;他堅信純素不僅是一種飲食選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動物的尊重。此外,他也透過親身的經歷和大家分享素食的美味和多樣性,打破傳統素食容易營養不均衡的觀念。
為什麼會吃素?是他經常被問的問題。「再多的錢也沒有比一條生命寶貴」,這是小學時爸媽教會他的事,也自此在他心中埋下善種子。白龍本人也是從葷轉素,大學四年級時因為在網路上看了一部影片(Gary Yourofsky「將會是你聽過最棒的演講」),讓他了解到植物性飲食的重要性,也從一位熱愛咖哩豬排的大學生轉成一位純素主義者;他發現大多數的人因為與食物之間的鏈結斷了,所以忽略了動物其實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
白龍也提及原本是單純個人吃素想改變自己而已,然而讀研究所時,有天在路上遇到載滿雞隻的卡車,轉頭之際眼神和車上的雞對望,深刻感受到為什麼牠們要被關在狹窄空間連翅膀都無法展開、為什麼要被人類吃掉?因此轉變自身態度,從一開始分享影片,之後開始運用視覺系所學製作動畫,進而再轉為拍攝美食影片;立志用美味多樣的食物,打破一般對傳統素食的印象,讓吃素不再是件難事。他也強調台灣其實是素食餐飲密度最高的國家,確實不需擔心因個人飲食習慣而影響社交活動。又因一般大眾常出現吃素缺乏營養無法長肌肉等迷思,白龍因此下定決心參加「第三屆全國健美健身錦標賽」,用了約200天的時間訓練備賽,最後得到「男子新秀健體組」第六名的佳績,是得獎者中唯一的素食者!
聽完白龍的演講,與會師生紛紛提出問題,有同學針對素食卻追求與葷食相似的口感詢問其看法;而學士後中醫學系吳貫廷則回饋已吃素二十多年,但不太會推素,因此平常就會觀看白龍影片並和朋友分享,希望藉此邀約更多人一起吃素。另有老師提問頻道只拍攝純素飲食會否讓訂閱者受限?白龍表示,其實完全不會,反而因為「純素」特色讓自己的頻道更具獨特性;他亦分析自身頻道訂閱者有八成以上皆是葷食,因此若有人看到他的介紹而去吃素,更是一件美事。
白龍舉例比如賈伯斯、比爾蓋茲等名人,以及許多國內外知名影星都是素食者,並且樂於積極推素;他認為每個人都可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而我們也要堅信,每個人都有能力影響世界,以「茹素」的實際行動護生、愛地球,「茹素護生勤造福,共善愛灑信願行」,讓四大調和天地眾生皆平安!
慈大推廣素食健康
(文/照片:梁慈恬)為了推廣健康的飲食習慣,慈濟大學公衛系謝婉華老師走出校園進入社區,為碧雲莊社區的長者們說明該如何有效的健康生活,從代謝症候群的介紹,一到一天一素簽署及蔬食大使的招募。
此次40位參與者皆是來自碧雲莊的銀髮族長輩,謝婉華老師一開始介紹何為代謝症候群以及代謝症候群形成的原因,從飲食方面介紹該如何健康的飲食,並同步介紹到「剪刀、石頭、布」的飲食原則。老師更從各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逐一列出,讓長者們從數字中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
說到食物蛋白質含量不可不提的便是豆類,豆類更能分為主食類、蛋白質和蔬菜類三種,謝老師依照長者們的生活經驗,從吃起來的口感協助長者分辨三種不同的類別的豆類。活動結束前,謝老師也親自示範了三道簡易料理:天貝、豆皮捲以及氣炸豆皮絲。
課程後學員們回饋熱烈,長輩們對於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吃黃豆是否會導致尿酸過高?」、「今天所用到的時可以在哪裡買?」等長者們現場提出問題,謝老師也耐心的一一回答了大家的疑慮,更是有長輩指出已經有一陣子未參與社區的課程,但是看見課表中有謝婉華老師的課程,所以特地前來聆聽。大多居民也都希望今天所用到的食材可以就近買到,希望慈大合作社可以到社區設據點,碧雲莊的理事長熱情提出由他來幫忙代購,讓居民能吃到新鮮又營養健康的食材。
代謝症候群是許多人的通病,不論年紀大小,現代人都應該正視此問題,此外,大部分的人的飲食習慣大多偏向外食,因此諸如此類的宣導課程應該多加倡導,讓社區居民能正視自身的健康,從改善飲食習慣開始,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慈濟大學蔬食論壇 植物性飲食為健康與地球創雙贏
(來源:大愛新聞)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舉辦「蔬食的科學探究與人文論述」論壇,從醫學、從科學、營養學、哲學等等,多方面討論蔬食對身心靈的影響,希望帶動更多人,親身體會蔬食的好處。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俊龍:「幾十年的學習過程裡面,從來沒有人或者是老師告訴我,飲食的重要性。」
身為心臟科醫師的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早年投入飲食研究,原本是想要進一步解密心臟疾病,越深入,越發現蔬食對健康的好處。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俊龍:「這個血管因為它沒有血流的時候,它就會收縮,但是你放開的時候它會放鬆,這個就是內皮細胞的功能,結果發現吃素的人,他的血管放鬆,遠比吃葷的人高4倍。」
吃好吃對,就能為身體帶來好的變化,慈濟大學蔬食論壇,多方面探討蔬食對身心靈的影響。
慈大宗教與人文研究所長 林建德:「從營養學 從公共衛生,從植物科學 從醫學生理學,從佛學從宗教 從哲學從倫理學,從生命教育 各個面向去談,我想會更深刻而且更豐富。」
蔬食市集,讓民眾接觸更親近自然的飲食方式,在生活中選擇對的食物。
中醫師 洪友仕:「蔬食真的很健康嗎,其實是要吃對,如果我每天都吃大量的澱粉,或大量的高糖飲料 也叫蔬食,可是它不見得適合我們。」
「怎樣吃得更健康。」
健康蔬食,對身體好,對地球更好,科學驗證,學者論述,希望萬物共好共存。
慈大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副教授 鄭靜明:「我們要達到能夠扭轉災難的趨勢,要全世界的人大家一起做。」
黃文琪 鍾江波 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蔬食的科學探究與人文論述」論壇
想要健康生活就從蔬食開始!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15日舉辦「蔬食的科學探究與人文論述」論壇,參與研討會的包括有醫學、公衛、生科、哲學、宗教、地理、環工等學者專家,橫跨「科技」與「人文」,並從科學研究證明,強調蔬食對於現在文明病預防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尿道感染,甚至是憂鬱症都有很大的幫助。
慈大宗研所林建德所長感恩慈濟基金會的支持,蔬食涵蓋的層面不只是身體的保健,包括心靈的涵養,以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今天的蔬食論壇結合醫學院人社院的學者專家,一起進行整合性的研究。
首先由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醫師以「素食益生」進行專題演講,林俊龍執行長是心臟內科醫師,長期從預防醫學的角度推廣素食,林執行長分享他在2001 年所做的第一個素食研究(蛋奶素食者與葷食者的血管擴張功能之對比)發現,素食者比葷食者的血管彈性好了四倍之多,而且吃素的年限愈長,彈性愈好,顯示素食本身對血管內皮和平滑肌功能有直接的益處,有助於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另外根據慈濟素食世代資料庫與臺灣的健保資料庫連結,顯示素食有助於降低多種疾病的發生率和風險,並提供相當的保護力。
慈大劉怡均校長感恩林俊龍執行長帶來的精采演說,劉校長也提到林執行長榮獲第31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他長期推素是慈濟人的典範,今天的每一場分享內容都非常新穎並豐富,劉校長感恩宗研所舉辦這場論壇,讓大家透過不同領域共同推廣,實踐蔬食行動。
花蓮慈院羅慶徽副院長和公共衛生學系碩班洪友仕醫師提出「德式植物性調食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這項研究從138位參與者中分析,探討植物性飲食對健康的影響和調理體質上的幫助。羅慶徽副院長並進行新書發表,書中介紹素食者如何吃對食物營養降低疾病發生率等實用性的健康知識。
慈大公衛系謝婉華副教授長年教授健康諮詢管理及營養學等相關科目,透過食育員培力計畫,媒合學校端、社區端培養親子食物技巧,藉以推動蔬食教育。醫工系鄭靜明副教授,從佛法觀點回應未來食品的研發,探討科研如何與佛法相應,從而改善因人類食物獲取對地球生態環境的損害。
人社院研究團隊中,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簡玟玲副教授以探討佛弟子何以透過飲食作為一種修行功課,「食存五觀」背後的修證意涵與修持旨要;宗研所鍾隆琛老師,以蔬食的美善價值與生命教育,從哲學論述的角度,探討蔬食背後所隱含的美善價值,以及生命教育意義。宗研所林建德所長提出「不殺生 vs.三淨肉:佛教為何主張素食?」,從佛學的觀點來論證「三淨肉」乃是一種因應當時托缽的「方便」施設,而未必是佛陀之教法本懷。
參加論壇的大眾反應熱烈,最後由慈濟基金會何日生副執行長主持「蔬食之永續實踐」,與大家共同討論如何用實際行動把蔬食推廣給更多人,參與者也把握機會回饋和提問,從各個面向「愛生」、「護生」盡一己之力。
一起加入蔬食行動,迎接更健康的未來吧!🌱💚 #蔬食 #健康生活 #愛生護生
從科學與人文探討蔬食的好處 慈大今舉辦論壇
https://www.tcnews.com.tw/education/item/20907.html
時間|2023年12月15日(五)09:00-17:50
地點|慈濟大學B106演藝廳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指導單位|佛教慈濟基金會
協辦單位|淨饍食養
友善單位|馥森.淨膳食養、花蓮好生活、慢 野生酵母麵包坊、大哉良食
生命科學系專題演講-蔬食產業趨勢發展
(文/照片:生命科學系) 為提升學生學習的廣度,並增進學生對於生科專業領域知識之深度,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特別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黃勢璋研究員,為師生們介紹「蔬食產業趨勢發展」。
黃研究員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重要成員之一,他在經濟領域的專業造詣深厚,擅長宏觀經濟學和產業分析,並提供建議和政策推薦。其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受到廣泛關注,並對決策制定和經濟發展起到指導作用。此外,講者就蔬食產業的政策環境、產業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策略等方面進行探討,以促進蔬食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他的研究結果和建議有助於推動蔬食產業的創新。
台灣的蔬食產業近年來迅速崛起,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蔬食產業的興起得益於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其中,台灣人對健康飲食和環境議題的關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素食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並對減少肉類消費或減少碳排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表示關注。台灣素食文化悠久,擁有豐富的素食料理傳統和素食餐廳資源。另外,政府對蔬食產業給予積極支持,推出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例如: 提供補助金給予蔬食相關企業和研發單位,推動蔬食產品的創新和市場推廣,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7-Eleven推出天素地蔬聯名餐飲,並擴大販售據點;八方雲集與香港科技公司Green Mondy推出的蔬食鍋貼,提供民眾更健康的選擇。
聽完本場講座,讓聽眾對於社會經濟有進一步認識,了解日常中會出現的蔬食相關產業,並主動思考哪些葷食可用蔬食產業替代或是融合,使選擇可以更健康、更多元。
生活醫點靈、健康好心情
【生🥗活☀️醫點靈、健康好心情】講座
由「高齡醫學、腎臟科、職醫科、重症醫學、中醫」等專科醫師和【果然匯蔬食】、【馥蘭朵、馥森渡假酒店】等共同對話與談(~)
1️⃣慢性疾病為何不藥而癒?如何自己掌握?
2️⃣現場將有多名專科醫師🩺🏥和實業家和您一同探討生活型態醫學與永續生活的小捌步!
3️⃣植行派對市集: 🥗🥦🥕🍅實踐永續行動,從產地、餐桌到健康的市集,用行動支持友善農耕、在地食材、自然療育等五感體驗(~)
4️⃣講座當天【隨機驚喜小禮100份】
-日期: 6月10日(六)
-講座時間: 下午1:30~3:35 (1:10開放報到及入場)
-市集時間: 下午3:00~5:00
-地點: 蘆洲靜思堂(新北市蘆洲區長樂路125號)
5️⃣
講師介紹:
|羅慶徽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洪友仕 |—澳洲執業中醫師/淨饍食養創辦人
|游群翔 |—若瑟醫院內科部、加護病房主任
|廖健富 |—蕭中正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張宏偉 |—大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暨主任
|李仲康 |—果然匯_饗賓餐旅事業副總經理
|徐維誠 |—馥蘭朵/馥森渡假酒店副理
6️⃣
主辦單位: 志玄文教基金會蘆洲終身學習教育中心
協辦單位: 花蓮慈濟醫院高齡暨社區醫學部、食養身心健康協會、淨饍食養
友善單位:果然匯蔬食、馥森.馥蘭朵渡假酒店